在北京时间昨晚进行的一场国际篮联亚洲杯预选赛中,中国男篮以85比72战胜来访的日本队,取得小组赛两连胜,比赛中,中国队展现出的破联防能力引起媒体人广泛关注,多位资深篮球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指出,球队在攻联防转移球和耐心传导方面取得显著进步。
战术执行力显著提升
比赛开局阶段,日本队祭出2-3联防战术,试图限制中国队的内线优势,与以往面对联防时表现出的慌乱不同,中国队此次应对沉着冷静,球员们通过快速转移球和不断的人员轮转,多次创造出外线空档机会。
首节比赛进行到第6分钟时,中国队完成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攻回合,球员们在24秒进攻时间内传球11次,最终由底角射手命中空位三分,这个进球完美展示了球队近期在破联防训练中的成果——通过不断传导球拉扯防守阵型,最终找到最佳出手机会。
“看得出来队员们对破联防的理解更加深入了,”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,“不再是简单的外线倒手,而是真正通过传导球创造机会,这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效果明显。”
传导球数据令人惊喜
技术统计显示,本场比赛中国队全场助攻数达到28次,创下近期新高,更令人惊喜的是,球队的二次助攻(即通过传球导致助攻的传球)达到15次,这表明球员们不再追求一击致命的传球,而是通过多次传导逐步瓦解对方防守。
球队核心后卫赵继伟全场送出12次助攻,仅有1次失误,赛后接受采访时,他表示:“教练组近期特别强调了面对联防时的耐心,我们不再急于求成,而是相信通过合理的传导球,机会自然会出现。”
内线球员周琦也提到:“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联防体系中的职责,知道应该站在什么位置,什么时候该掩护,什么时候该拆开,这种整体性的进步让我们面对联防时更加自信。”
训练成果来自苦练
据了解,为准备本次亚洲杯预选赛,中国男篮教练组特别加强了破联防训练,每天训练课后,球员们还要加练半小时的特定战术演练,重点是针对各种联防阵型的应对之策。
助理教练郭士强主要负责破联防战术的设计,他在赛后透露:“我们研究了大量比赛录像,发现国际比赛中联防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,为此我们设计了多套应对方案,并根据球员特点进行了个性化调整。” 包括:连续传导球训练、快速决策训练、无球移动训练以及特定情境模拟,球员们被要求在不同的防守压力下完成进攻回合,逐步培养面对联防时的耐心和信心。
年轻球员进步明显
本次比赛中,几位年轻球员在破联防方面的表现尤其令人欣喜,21岁的小将崔永熙在第二节一次进攻中,连续做出三次正确决策,最终助攻空切队友得分,这个回合被多家媒体列为当日最佳进攻片段。
“年轻球员的学习能力很强,”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“他们很快理解了战术要点,并且在比赛中能够执行出来,最重要的是,他们展现了耐心,这是破联防最关键的心理素质。”
球队老将周鹏也感叹道:“现在年轻球员的战术素养比我们当年强很多,他们理解复杂战术的能力很强,执行起来也毫不犹豫。”
仍需改进之处
尽管进步明显,但教练组和媒体人也指出了仍需改进的方面,比赛中,中国队仍然出现了几次面对突发性联防变化时的迟疑,导致24秒违例,球员们在面对极具攻击性的扩防式联防时,传球质量有时会下降。
篮球记者贾磊在专栏中写道:“破联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,需要长期积累和比赛磨练,虽然看到了明显进步,但中国队还需要与更多使用联防的强队交手,进一步检验和提升这项能力。”
展望未来
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,联防战术被越来越多球队采用,特别是在国际赛场上,面对身体素质出众的欧美球队,亚洲球队往往更倾向于使用联防来弥补个人防守能力的不足,破联防能力将成为衡量一支球队战术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中国男篮还将面对多个强劲对手,这些球队都以善于使用联防著称,这将是中国队检验和进一步提升破联防能力的良机。
正如篮球评论员苏群所说:“破联防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支球队的上限,中国男篮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让人欣喜,但这只是开始,希望球队能够保持这种发展势头,在未来面对更强对手时同样能够展现出战术执行力。”
本次亚洲杯预选赛展现出的进步,让球迷们对中国男篮的未来充满期待,随着球队继续磨合和成长,有望在国际赛场上带来更多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