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2025年欧洲杯的临近,全球球迷的热情持续高涨,门票销售也进入白热化阶段,欧足联(UEFA)近日发布了一项重要公告,提醒球迷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购票,否则可能因门票无效而无法入场,这一警告直指第三方票务平台和二手交易市场,强调此类渠道存在“高风险”,甚至可能导致球迷在比赛现场遭遇尴尬局面。
官方渠道唯一性:欧足联的强硬立场
欧足联在声明中明确表示,欧洲杯门票仅通过其官方网站及授权合作伙伴销售,任何其他平台(包括社交媒体、转售网站或个人交易)均未获得官方认可,购票后,每张门票将绑定购票者身份信息,并在入场时进行严格核验,若信息不符或门票被标记为“可疑”,持票人将被拒绝进入球场。
“我们理解球迷对比赛的热情,但保护赛事安全和球迷权益是首要任务。”欧足联发言人强调,“第三方平台的门票可能被重复销售、伪造或盗用,最终损害的是球迷自身的利益。”
风险案例:往届赛事的教训
这一提醒并非空穴来风,回顾2021年欧洲杯和2024年德国欧洲杯预选赛期间,曾发生多起因第三方购票导致的纠纷:
- 假票泛滥:部分球迷花费高价购得的门票被扫描仪判定为伪造,无法入场;
- 身份核验失败:因门票绑定信息与持票人护照不符,数百名球迷在球场入口被拦下;
- 坐地起价:二手平台卖家利用球迷急切心理,将原价100欧元门票炒至上千欧元,但最终无法兑现。
欧足联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,此类问题不仅扰乱赛事秩序,还可能成为黄牛和诈骗者的温床,2025年欧洲杯将进一步升级票务系统,采用动态二维码和实时人脸识别技术,以杜绝漏洞。
球迷如何规避风险?
为确保顺利观赛,欧足联建议球迷采取以下措施:
- 仅通过UEFA官网购票:官方网站分阶段开放售票,包括小组赛、淘汰赛的单独场次及球队专属门票;
- 警惕“内部渠道”话术:声称有“内部关系”或“员工折扣”的卖家多为诈骗;
- 拒绝高价转售:即使官方门票售罄,欧足联会开放候补名单(Waiting List),切勿轻信黄牛;
- 及时验证门票:购票后可通过官网“Ticket Check”功能确认真伪。
法律与技术的双重打击
为配合此次行动,欧足联已联合多国执法机构监控非法票务活动,在法国、德国等主办国,倒卖欧洲杯门票将被视为刑事犯罪,最高面临数万欧元罚款,区块链技术被引入票务系统,确保每一张门票的交易记录可追溯。
“技术手段能解决大部分问题,但球迷的警惕性同样关键。”欧足联数字安全负责人表示,“如果发现可疑交易,请立即通过官方举报渠道反馈。”
球迷声音:支持与担忧并存
对于这一政策,球迷群体反应不一,部分人认为严格管控能净化观赛环境:“我宁愿多花时间抢票,也不想在球场外被拒。”但也有球迷抱怨官方售票流程复杂,“尤其是非欧盟居民,支付和取票环节障碍太多,逼得人不得不找代购。”
对此,欧足联承诺将优化系统,增加多语言支持和本地化支付选项,并计划在2025年3月启动最后一轮门票发售,以缓解需求压力。
赛事临近,安全至上
2025年欧洲杯将是疫情后规模最大的一届足球盛会,预计吸引超过300万现场观众,欧足联重申,安全与公平是核心原则,任何试图绕过规则的行为都将被严惩,发言人最后呼吁:“请球迷们共同努力,让这届赛事成为纯粹、激情且难忘的足球庆典。”